材料一:
“8个班级,264名幼儿,只有26名教师,且年龄均在41周岁以上,均为学校直接委派,所学专业均为非学前教育专业。2010年以来,只有5名教师外出参加过培训。”这是一所农村校办园的真实情况,类似的校办园在农村屡见不鲜。
在吉林省各级各类幼儿园中,农村校办园占很大比例。一所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取决于有怎样的师资队伍。笔者通过对吉林省24所农村校办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阻碍当前农村校办园发展的重大瓶颈,恰恰是师资问题。
调查显示,这24所农村校办园平均师幼比为1:12,远低于国家规定的1:7的最低标准,其中最严重的一所幼儿园,师幼比竟达1:37。据园长介绍,当前农村校办园师幼比普遍不符合要求,幼儿教师极其短缺。
农村校办园师资来源以学校直接委派为主,学校自主招聘为辅,学校作为主办方,其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数量。据园长介绍,多数学校在为幼儿园委派教师时,往往不会优先考虑幼儿园的需求,只把学校富余的教师下拨给幼儿园,无论幼儿园师资是否充足,学校对其均采取放任的态度;同时,也不乏部分学校自身师资本就捉襟见肘,难以为幼儿园提供师资支持,为维持幼儿园运行,只能为其安排为数不多的教师;再者,农村校办园自身经济实力普遍较弱,除维持幼儿园日常开销外,很难有大量结余,学校因此也无法通过外聘教师这一途径来填补幼儿园师资空缺。
在受调查的232名教师中,52%的教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上,其中超过一半的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上。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主要由学校直接委派,由于年龄较大、素质偏低,他们不能承担中小学教学任务而被下派到幼儿园。据园长反映,这些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很难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呆板、落后,严重影响农村校办园保教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