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郑国、晋国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铭刻于上并向民众公布。孔子对此提出批评,坚持认为应该以礼乐教化百姓。这反映出当时( )
A. 礼徒具形式而没有约束力 B. 诸侯以严刑峻法维持统治
C. 以法治国被各国普遍认同 D. 新旧治国理念发生冲突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郑国、晋国铸刑鼎是以法律约束民众与孔子的礼乐教化百姓不同,体现出传统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思想冲突,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是两种治国理念冲突,不是说礼徒具形式而没有约束力,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按照法律治国,并不是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C中各国普遍认同显然说法绝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