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编辑
2019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物理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28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19/3/28 17:14:3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节 电子的发现
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以及电荷量是量子化的. 2.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现象以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3.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原子核的电荷数.
一、阴极射线
1.实验装置:真空玻璃管、阴极、阳极和感应圈.
2.实验现象:感应圈产生的高电压加在两极之间,玻璃管壁上发出荧光. 
3.阴极射线: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或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了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其比荷.
2.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电子电荷量一般取e1.6×1019 C,电子质量me9.1×1031 kg.
三、α粒子散射实验
1.汤姆孙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
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 300倍.
(2)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
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四、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判一判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  )
(3)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电荷量可以取任意数值. (  )
(4)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符合事实的.(  )
(5)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或反弹.(  )
(6)α粒子大角度的偏转是电子造成的.(  )
提示:(1)× (2) (3)× (4)× (5)× (6)×
 做一做 关于原子结构,汤姆孙提出“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都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下列事实中,主要采用类比推理的是(  )
A.人们为便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质点模型
B.伽利略从教堂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规律
C.库仑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库仑定律
D.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证实光是一种波

提示:选C.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类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质点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是通过自然现象发现的;托马斯·杨是通过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故正确选项为C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