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频率低、波长长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
2.如图,当电键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3.1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
A. 1.9 eV B. 0.6 eV
B. C. 2.5 eV D. 3.1 eV
3.颜色不同的a光和b光由媒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a和Cb,且Ca>Cb,当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光去照射,可以断定( )
A. 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B. 光电子数目增大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D. 光电子数目减少
4.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5.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 )
A.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
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D.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6.如图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
A.a元素
B.b元素
C.c元素
D.d元素
7.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最多可能辐射4种频率的光子
B. 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C. 辐射光子中都不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够吸收能量为11 eV的光子向高能级跃迁
8\.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 U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
① 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② 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式为 U+ n→ Xe+ Sr+2 n
③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④一个 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200×106×1.6×10-19J =3.2×10-11J.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为 O+ n→ N+ X,对式中X、a、b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X代表中子,a=17,b=1 B. X代表电子,a=17,b=-1
C. X代表正电子,a=17,b=1 D. X代表质子,a=17,b=1
10.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强度减为原来的 ,而当用1 cm 厚的铝片放在放射源前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射出的( )
A. 仅是α射线 B. 仅是β射线
C. 是α射线和β射线 D. 是α射线和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