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卷冲刺抢分练(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大于10-7 s
D.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
解析: 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打到金属上的光子个数增加,则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选项A正确;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选项B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不超过10-9 s,选项C错误;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即入射光的波长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时,光电效应才能产生,选项D错误。
答案: A
15.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着平直的公路前进,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40 s时再次并排行驶
B.甲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C.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t=30 s时两车相距最远
D.两车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再变小,最后不变
解析: t=40 s时,甲车的位移为×30 m+5×10 m=425 m,乙车的位移为10×40 m=400 m,甲车在乙车前面,A错。甲车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0.5 m/s2,B对。在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t=20 s时,两车相距最远,C错。两车距离先增大,再变小,最后又变大,D错。
答案: B
16.
如图甲所示,单匝矩形线圈abcd垂直固定在匀强磁场中。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正方向,以向右方向为安培力正方向,下列关于bc段导线中的感应电流i和受到的安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 0~0.5T时间内,磁感应强度减小,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楞次定律可知,产生的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为负,同理可知,0.5T~T时间内,电流为正,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0~0.5T时间内通过bc段导线的电流是0.5T~T时间内通过bc段导线的,A错,B对;由安培力公式F=BIL,I=,E==S可知,t=T时bc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是t=0时bc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的4倍,C、D均错。
答案: B
17.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入轨后经过约2天的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如图所示,“天宫二号”处于离地面高h=393 km的圆轨道A上,“神舟十一号”处于圆轨道B上。“神舟十一号”在位置1点火后沿轨道C运动到位置2,然后沿轨道A运动,通过调整自己与前方的“天宫二号”的相对距离和姿态,最终对接。已知地球半径为R=6 371 km,引力常量为G=6.67×10-11 N·m2/kg2,地球质量为M=6.0×1024 kg,不计大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在轨道A上的运行周期比“神舟十一号”在轨道B上的运行周期小
B.“天宫二号”在轨道A上的加速度比“神舟十一号”在轨道B上的加速度大
C.“天宫二号”在轨道A上的运行速率约为7.7 km/s
D.“神舟十一号”在位置2时的机械能小于在位置1时的机械能
解析: 由=m2r,得T=,可知半径越来越大,周期越大,A错。=ma,得加速度a=,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B错。由=m0,得v==7.7 km/s,C对。“神舟十一号”在轨道C上运动时,由于点火加速,故其机械能增加,D错。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