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章以物质分类作为主线,教材从知识来看,属于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没有按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纵向分类研究,而是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横向分类,横向比较,了解通性,突出特性。而且没有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作为理论指导,而是以物质分类作为暗线贯穿全章。
本章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实验事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由于本章没有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作为理论指导,学生不能用推理、假设、验证的方法来学习,必须以实验提供的大量反应事实为依据,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知识,形成规律。所以各知识点的展开都是以实验为出发点,实验探究是本章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本知识作为高考热点之一,历年各地高考皆有考查,05年全国卷Ⅲ第26、27题,05年江苏卷四20题,05年北京卷第28题;06年江苏卷第7题,06年上海卷14、22、27题,06年广东卷第22题;07年广东卷第12题,07年北京卷第27题,07年上海卷第24题等。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属于中等难度。
考纲解读:
(一)本章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够写出课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安全、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实验,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