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展示]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一|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
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4)实验过程:选材→制片→观察→滴水→观察。
(5)原理:渗透作用。
2.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阶段
|
实例(实验)
|
结论
|
膜成分探究
|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
|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
静态模型建立
|
红细胞膜中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
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动态模型建立
|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不断观察及实验数据分析
|
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3.细胞膜的成分及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成分
|
所占比例
|
在细胞膜中的作用
|
脂质
|
约50%
|
其中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蛋白质
|
约40%
|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糖类
|
2%~10%
|
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与细胞识别等作用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