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体内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为载体蛋白的移动直接供能
C. 传递特殊信息调节生命活动 D. 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答案】B
【解析】
生物体内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则该化合物最可能是蛋白质。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为载体蛋白的移动直接供能的是ATP,B错误;某些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传递特殊信息调节生命活动,C正确;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细胞观察核酸的分布
B.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 利用卡诺氏液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利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
【答案】D
【解析】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细胞观察核酸的分布,A错误;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是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B错误;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但是不能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利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解离液,能够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D正确。
3.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
B.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 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
D. 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由突触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
【答案】C
【解析】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决定的,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