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
A. 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 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吸收了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 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材料中他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故D选项正确;韩非子深受并吸收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不是要统治阶级实施“仁政”,故B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内容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的问题,无法得出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
2.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
A. 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
B. 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