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几乎凡有一技之长、一学之得的人皆可称士。据刘泽华先生统计,当时以士作为称谓的有百余种。战国时期的士
A. 已经成长为独立的阶级力量
B. 已失去制度化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
C. 既无人格独立也无思想自由
D. 成为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急先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礼崩乐坏,贵族阶层没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几乎凡有一技之长、一学之得的人皆可称士”可知战国时期士的阶层已失去制度化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B选项符合题意。士的阶层成长为独立的阶级力量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既无人格独立也无思想自由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士的阶层的没落,成为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急先锋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下列哪一项,体现了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A. 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
B. 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
C. 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也
D. 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主张大一统。材料“帝王代天临民,帝王之权即神权,几与神为一体”体现的是君权神授,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强调的主权在君,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A选项排除。“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的说法体现的是主权在神,B选项排除。“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也”强调的是主权在民,C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