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04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19/11/18 11:39:5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肃班和鸣的礼乐、华美的展、精致的礼器、文雅的举止等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邮分。礼乐作为一种融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周代“文化”艺术精神的体现。
周代是一个礼制社会,从把天地山川到把祖先神灵,从出生到加冠再到丧葬,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有礼仪相伴。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诸侯国的外交场合等,都要演奏礼乐。
礼乐最突出的是其等级化特征。比如钟鸣鼎食是天子特殊地位的象征,大夫和士是无权享受的。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所以当孔子看到八佾之舞被大夫级别的贵族鲁越时,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恐”。
礼乐文化在社会治理方西能够有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礼乐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从有关记载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属性。《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里,孔子看重的显然是礼乐的审美功能。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