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96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19/12/11 14:51:0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即侧重于(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的同时并不忽视。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