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卫兵》的故事:一次,列宁进斯莫尔尼宫时,门口卫兵洛班诺夫不认识列宁,一定要他按规定出示证件。与列宁一起来的那名随从上前说出列宁身份,让卫兵立即予以放行,卫兵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列宁时,他脸红了,连声说“对不起”。列宁亲切地对他说:“你做得很对,任何人都要坚守制度。”并出示了证件。这个故事是列宁伟大人格的一个缩影。那么列宁身上还体现了哪些品质?列宁为俄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一位伟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法案例
本节课主要包括六个框目的内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粉碎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条主要线索六个字:“成长”,就是教材第一框目“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贡献”,包括教材“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粉碎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施新经济政策”四个框目的内容;“评价”,主要包括“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这一目的内容。
关于第一条线索“成长”的处理,建议教师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时代背景: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革命征兆已经酝酿。(2)个人经历:其哥哥为革命而牺牲;列宁因为革命活动而被逮捕流放;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接受马克思主义。(3)标志:在萨马拉城组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4)发展: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入狱期间,写完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