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有2 000篇以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解析:选A。1956年中共确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术研究成就突出,没有反映科技发明硕果累累,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2.(2018·福建漳州模拟)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解析:选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5月份才有具体的结论,材料中的“1978年2月”与之不符,故A项错误;“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可以看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故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的真正贯彻落实是在思想的拨乱反正后,“1978年2月”思想还没有太大的解放,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南京模拟)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因此A项不是材料中措施实施的目的,B项是材料中实施的措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是本质目的,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A、B、C三项,根据“1952年和1953年”“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可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