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化学试卷
高中化学编辑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化学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709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1/14 11:11:2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B 浓硝酸久置后变黄色 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
C 常温下将铜加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铜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D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应为2Fe3++Cu=2Fe2++Cu2+,而不是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故A错误;
B.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NO2溶于浓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故B正确;
C.Cu性质较不活泼,常温下,Cu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铜、SO2和水,故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解题时需注意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2,NO2能溶于浓硝酸,据此分析B;
常温下,Cu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铜,据此分析C;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据此分析D。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mol Cl2与过量Fe粉反应生成FeCl3,转移2NA个电子
B. 4.7 g核素 发生裂变反应: +     + +3 ,净产生的中子( )数为0.06NA
C. 1 mol Zn与一定量浓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A
D. 在反应KClO4+8HCl=KCl+4Cl2↑+4H2O中,每生成1 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为1.7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1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