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 >IO3-- >I2
B.一定条件下, 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
C.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一定变蓝
D.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消耗5mol NaHSO3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2 g S8(分子结构:
)中的共价键数目为NA
B.2 g由H218O和2H2O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8 g CuO与足量H2充分反应生成Cu,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辛烷在O2中完全燃烧产生的CO2的分子数为8NA
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
B
|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
C
|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
D
|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
5.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 +2e-- === 2I-- + 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电极每减少0.65g,溶液中有0.02mol I-- 被氧化
D.充电时,a电极接外电源正极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g)+I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 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C.C(s)+H2O(g) ?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D.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Q1
7.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二氯代物有四种 D.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
8.有5种元素X、Y、Z、Q、T。X原子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Y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全充满,N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和Q组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B.T是该元素所在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Y和X可形成化合物YX或YX2
D.ZX2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σ键和π键比例为4:1
B.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1)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
C.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D.CH3CH(OH)COOH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