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统招班)(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95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3/9 18:25:5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办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 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宋时 的书院达700 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 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便成 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作好文章并背熟,一旦考到, 直接默写出来。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 1000 多所,针对科考“八股 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 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 取得高分。由此可见,模拟考试以提高中榜率,古人已经有相当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