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共建部)(语文 无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77
K
上传用户b-box
-
更新时间2020/3/11 9:19:5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
资源简介
第Ⅰ卷 阅读题(共63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类之一,其描绘对象包括花卉、蔬果、草虫、六畜、走兽等各种动植物。
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孕育而产生已有各式的花叶、虫鱼等。商周时,青钢器、玉石雕刻上出现了龙凤玉蝉等更为复杂的形象。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出现了一般认为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双鸦栖树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晚唐五代时已形成不同流派。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期。北宋前期,崔白对写意技法的拓展,让花鸟画得以进一步表达艺术家的灵性。北宋后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方向发展,笔法细腻娴熟,格调高雅,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宋代在理学、文学、科技等领域的拓展,推动着艺术创作、人文交流与艺术鉴赏。一方面,“格物”精神的倡扬,促进画家探究四时花草变化及自然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蕴;另一方面,苏轼、文同等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提升,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水墨花鸟因人文情怀的注入初步形成独特体系。
元代,诗、书、画、印开始融合,“作画贵有古意”“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推动了花鸟画向更为注重笔墨、追求意趣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