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析:
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
2 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4 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重点:结合已有资料,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它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进行分析;
教学资源的处理:
P65思考题1,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更容易激发其学生的积极性。
P65思考题2,删掉。该问题的设置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P65思考题3,放在分析完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之后。通过该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加深学生理解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P66活动题,删掉。学生在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的能力,因此不必再强化。
P67思考题,放在分析农业布局特点的三幅图中。以此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东北地区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图,并在图4.5中适当位置填上耕作区、林业区及畜牧区,并说明这种农业布局的原因及各分区的特点。
P68活动题1,放在分析农业布局特点中。完成图4.5的填空后,利用该题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布局的原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