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
A.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最高权力尚未集中
2.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4.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5.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6.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7.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分散行使 B.法制化 C.独立运作 D.世袭化
8.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A.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
9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