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
要求
|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
2017
|
2018
|
2019
|
命题分析
|
功和功率
|
Ⅱ
|
卷Ⅰ·T24:机械能、功能关系
卷Ⅱ·T14:弹力和功
T17:机械能守恒定律
T24:动能定理
卷Ⅲ·T16:重力势能、重力做功
|
卷Ⅰ·T18: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卷Ⅱ·T14:动能定理
卷Ⅲ·T19:牛顿第二定律、功率、动能定理
T25: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动量
|
卷Ⅱ·T18:功能关系与图象结合
T25: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与图象结合
卷Ⅲ·T17: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
|
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计算题均有。
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并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结合起来命题,命题选材背景趋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3.机械能常与动量综合。
|
动能和动能定理
|
Ⅱ
|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
Ⅱ
|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Ⅱ
|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
|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
第1节 功和功率


一、功
1.做功两因素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2.公式:W=Flcos α
(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是物体对地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3.功的正负的判断方法
恒力的功
|
依据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来判断
|
曲线运动中的功
|
依据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α来判断,0°≤α<9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α≤18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α=90°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
能量变化时的功
|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
|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P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
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4.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动力机械长时间正常工作时输出的最大功率。
(2)实际功率:动力机械实际工作时输出的功率,要求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
(3)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
(4)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
(5)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
(6)公式P=Fv中的F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