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答案:B
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雪片般地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
解析: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故B、C两项错误。
答案:D
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九一八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平型关战斗是1937年9月;②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③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④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4.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C.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D.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解析: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 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题干情况就是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的结果。
答案:D
5.下面是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