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能体现西晋历史状况的有(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实现短暂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起 ④八王之乱致使西晋灭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80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统一时期。西晋时期,诸王争夺政权的“八王之乱”先后进行了16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速了西晋的灭亡。所以,①②③能体现西晋的历史状况,符合题意;④不符合史实,八王之乱结束后不久,西晋政权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排除④。故选A项。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交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平城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鲜卑贵族改用汉姓,鼓励鲜卑人穿汉服都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故①④正确;孝文帝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②错误;改革规定在朝中必须说汉语,③表述错误。故选D项。
3.“羌笛何须怨杨柳”“公主琵琶幽怨多”,羌笛和琵琶都是西北少数民族发明的乐器,传入中原后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流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少数民族发明的乐器传入中原,体现了音乐、生活方式上的民族交融,故选A项。
4.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D项正确。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东汉开始衰落,A项不合题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指一个政权内部的斗争,如八王之乱,B项不合题意;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征,C项不合题意。
5.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