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太祖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分宰相权 ④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④是宋太祖采取的解决地方藩镇割据问题的措施,③不属于,故选B项。
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宋太祖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以分相权。故选B项。
3.《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官职的职权和作用( )
A.宰相 B.通判 C.转运使 D.知州
答案 B
解析 由“守臣”可知是地方,由“通签书施行”可知与“守臣”相牵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上与“守臣”相牵制的是通判。故选B项。
4.宋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具体包括( )
①文臣吃香,武将受气 ②文官也主持军务 ③科举进士地位高 ④武将功高受重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故排除④,选A项。
5.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辽是兄弟相称,而西夏则是向北宋称臣,宋夏之间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且确切地说宋夏的相对位置应是东西。C项不属于宋辽、宋夏之间“和议”的共同点,故选C项。
6.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 )
A.西夏、辽 B.吐蕃、唐
C.金、南宋 D.辽、北宋
答案 D
解析 苏辙为北宋人。故这里的“汉”指北宋,“蕃”是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和好年深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和辽,故选D项。
7.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