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原始社会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发展阶段
B.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C.其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部落阶段
D.当时的人们没有贵贱高低,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是人类产生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A项正确;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产生,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B项正确;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是群居生活,后来形成了氏族社会,形成部落,逐渐发展壮大,C项正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差距分化出现,D项说法不正确。
2.远古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 )
A.开始学会用火 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们,从此有了农耕;同时人们也把狩猎获得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3.“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答案 C
解析 夏、商周设立的秩宗、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
4.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周王及各级贵族
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答案 B
解析 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具有较大自主权,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周王所有),故C项错误;“家天下”局面形成是在夏,故D项错误;宗法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B项正确。
5.一位同学在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时候发现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出周景王对祖先历史非常熟悉
B.反映出周景王时代诸侯争霸
C.反映出周景王时代天子权威下降
D.反映出晋国大夫的无能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而周景王时期,晋大夫没有给周王室交纳贡品,并且指责周王室没有给赏赐,反映了诸侯的强势,周天子权势下降,C项符合题意。A项曲解了材料本意,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诸侯争霸,B项不合题意;材料“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反映出晋大夫态度比较强硬,D项错误。
6.公元前340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