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 )
A.颁布时间很可能是1912年
B.表明清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说明清政府接受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D.为民间资本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解析:根据材料,“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反映了政府鼓励民间设厂,反映了1895年甲午战争后政府政策的变化。近代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得益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的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
2.下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1895—1899年发展状况,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行业
|
1895
|
1899
|
发展速度
(1895-1900)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 653
|
69 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 047
|
6 766
|
330.5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A.轻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B.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解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从1895到1899年各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并未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错误;图表中显示机械采煤业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图表经济发展速度和时间,此时间段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答案:D
3.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张謇创办了(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解析:张謇考中清末状元后,毅然放弃做官,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到家乡南通创办了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