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答案 B
解析 胡惟庸是明朝宰相,他背后代表的本质上是宰相制度,毁灭胡惟庸则是废除宰相制度的标志,故B项正确。
2.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
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
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
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
答案 B
解析 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B项正确。
3.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因此明成祖时设立( )
A.尚书令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 D.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故选C项。
4.“(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 )
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 A
解析 明代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没有参与决策权,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B、C、D三项;由材料可知,内阁权力的上升与票拟权的取得有密切联系,六部要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故选A项。
5.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