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答案 C
解析 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使家庭手工业遭受打击,促使以“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C项正确。A、D两项反映的都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排除;B项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不能说明这是外国商品输入冲击的结果,排除。
2.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
|
1830-1833年
|
1868年
|
19世纪70年代末
|
茶叶
|
年平均328000
|
1440000
|
2000000
|
生丝
|
年平均8000
|
57000
|
80000
|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C.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
答案 A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丝茶出口量持续大幅增长,反映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种植区扩大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未说明丝茶在国际市场的占比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自然经济的解体范围,故D项错误。
3.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C.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D.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太平军”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