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的闭关锁国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发生时英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已是世界发展潮流,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便成为了英国的需要。故选C项。
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应为( )
A.五口通商权 B.内地传教权
C.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道光时代”“让夷人管夷人”,结合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可知,列强取得的领事裁判权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由外国领事裁决,中国无权管理,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选D项。
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说明( )
A.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南京条约》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C.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联系
D.英法通过“修约”获得更多侵略权益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欧洲人要求进一步扩大贸易,这说明他们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A项正确;《南京条约》中关税协定等条款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C项错误;英法的“修约”要求遭到中国拒绝,故D项错误。
4.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请款辄驳诘”得出军费不足;从“政府疑我跋扈”得出朝廷猜忌;从材料“台谏参我贪婪”得出同僚的倾轧。故A项正确。
5.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他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解析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D项正确。
6.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
鸦片战争
|
中日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