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解析:选D。商鞅属于法家,强调变法,反对因循守旧。结合所学知识,各项中强调变法的只有D项,其强调变通。A项强调稳重,不要轻易变化。B、C两项分别是儒家和墨家思想。
2.《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和登记全国人口,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加强国家对人口的直接控制和管理,削弱贵族势力,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编户齐民制度是按照地域管理百姓的方式,不是向亲缘的转变;C选项错误,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政府直接了解基层人口变化,不利于新兴地主隐匿人口;D选项错误,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不会因户籍管理制度的推行而变化。
3.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上述措施( )
A.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军功授爵制度冲击了旧贵族制度,但没有使贵族丧失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军功授爵制度打击旧贵族的特权,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军功授爵的制度,与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无关,故D项错误。
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