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 )
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
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
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
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三项都只是一个侧面的认识,D项最全面。
2.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缓解了财政危机
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④缓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题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反映官府的府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①②正确;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说“彻底扭转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故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故④错误。综上分析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在实际过程中,青苗法规定的农民自愿请贷(“不愿请者,不得抑配”)被异化为官家强行派定,许多地方的取息竟从法律规定的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这说明青苗法( )
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借贷过程中出现强制贷款现象 ③肆意提高利息,反而加重了人民负担 ④实际上并不符合农民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官家强行派定”“取息竟从……二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