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黄冈调研)西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铸造技术基本由王室垄断。天子通常会将其中一部分青铜器以“礼物”的形式赏赐给各诸侯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下可能出土更多西周青铜器文物的地区是( )
A.山东 B.浙江
C.湖北 D.四川
A [“天子通常会将其中一部分青铜器以‘礼物’的形式赏赐给各诸侯国”,而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诸侯国大都分布在北方,如山东、河南等地,故选A项。]
2.(2019·株洲一模)《国语》中记载了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A [重耳“领受泥土”的故事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意思相近,在分封制之下,被分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土地、人口等,故选A项;在井田制之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与题干中授土给诸侯的意思相反,排除B项;重耳敬畏的是“上天的恩赐”,不是敬畏土地和农民,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重农”思想,排除D项。]
3.(2019·江门调研)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
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C [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从上而下的等级制,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等级制度的加强,故D项错误。]
4.(2019·宜宾二模)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
时间
|
事件
|
周襄王元年
|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
周显王三十五年
|
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
周显王四十六年
|
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
A.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