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乐山一模)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 )
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
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
C.责任制内阁正式确立
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
B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故选B项;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旧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排除A项;1721年责任制内阁确立,排除C项;议会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排除D项。]
2.(2019·石家庄一模)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
B [“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反映了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很重要,说明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选B项;据材料“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国王和首相没有形成制衡局面,排除A项;由材料“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可知,议会主权原则没被破坏,排除C项;内阁权力极度膨胀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
3.(2019·莆田质检)以1714年起,辉格党领袖沃波尔在内阁中总揽一切。政敌称他为“首相”,讽刺其不适当地突出自己。沃波尔从来没有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1742年他下台时,其同僚也并未因此而一齐解职。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蚀
B.内阁政策受制于政党斗争
C.议会的主权地位开始确立
D.责任制内阁尚未完全定型
D [“沃波尔从来没有组织过内阁……领导过一个多数派……其同僚也并未因此而一齐解职”这一现象不符合责任制内阁的原则,表明此时责任制内阁还没有真正确立,故选D项;光荣革命的成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材料反映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内阁政策受制于政党斗争,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议会的主权地位开始确立,排除C项。]
4.(2019·宜宾二模)1906年12月英国政府提出的废除复数投票制法案从下议院获得通过,随后交到了保守党控制的上议院,但是贵族们以讨论选举权就必须同时讨论议席分配为借口否决了这项议案。这主要说明当时英国( )
A.内阁制度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