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指出,就文化层面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的是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相似的愿望。这种愿望( )
A.突破“夷夏之防”,有利于变革
B.以西方文化全面改造中华文化
C.扭转了晚清政权的统治危机
D.迟滞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解析: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抵御外辱,而学习西方有利于突破“夷夏之防”,故选A项;两者只是借鉴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以西方文化全面改造中华文化,排除B项;这种愿望没有扭转晚清政权的统治危机,排除C项;这种思想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尝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排除D项。
答案:A
2.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己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
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
C.表明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解析:“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己国律例核办”中没有体现双方对各自主权的重视,故选D项;“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可见体现了双方的平等意愿,不是为了侵略,排除A项;“1871年”时,由所学可知,清政府依然处于被动外交中,排除B项;“中日逐步走向联合”与所学知识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3.下表为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导致下表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时间
|
满人
|
汉人
|
1840年
|
7人
|
8人
|
1864-1866年
|
0人
|
15人
|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B.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
D.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解析:“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1840年汉人仅为8人,而资本主义已开始入侵,故A项错误;“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的矛盾一直比较激化,故B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任用满人还是汉人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1864—1866”由于镇压太平天国,很多汉人地主被重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4.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