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第一步第8讲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练习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50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4/9 9:12: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结果和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欧美列强对中国抵抗态度不同

B.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

D.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解析: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结果失败,而其影响并没有深入人心,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爱国救亡运动,结果取得了完全胜利,其影响非常大,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举动,而后者则是全民族抗战,所以群众基础是最关键的,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指出: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这主要表明,孙中山(  )

A.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B.承认中外条约即国际法

C.认清了列强的侵略本质   

D.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意在使中国强大以建立平等外交,具有一定国家主权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对等条约而非国际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主权意识而非侵略本质,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20世纪初的时代要求,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世纪初《民吁日报》以鲜明的言论表达了对某运动的支持:自今日以往,凡官吏有查卖我路矿,侮辱我国体者,必号位陈诉于四万万同胞之前,以求裁判焉。凡外人有觊觎我主权,侵削我领土者,必反复开导于四万万同胞之前,以求挽回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强化国人的民权观念和民族意识

B.该运动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强烈的近代国家观念

D.该运动结束后官民矛盾得到有效的缓和

解析:材料呼吁民众团结起来与官吏和帝国主义斗争,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全体中国人,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民矛盾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4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