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青岛二模)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酒诰》等告诫他“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结合 B.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2.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
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3.(2019·泰安三模)下表信息出自《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
时期
|
时间
起止
|
诸侯国
数量变
化(个)
|
战争爆
发次数
(次)
|
战争爆
发频率
(年平均)
|
没有战
争的年
份(年)
|
春秋
|
公元前
770—公
元前476
|
123—27
|
203
|
1.859
|
90
|
战国
|
公元前
475—公
元前221
|
27—1
|
150
|
1.527
|
105
|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4.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5.(2019·扬州二模)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的大部分自耕农,对农业并不重视,他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反映出当地( )
A.传统生产模式的解体 B.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
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 D.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
6.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 )

A.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B.统治疆域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