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特征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的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强经济侵略,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艰难、缓慢地发展着。
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师失地、赔款并转让主权;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朝中央机构开始了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
思想文化上:“新思想”的萌发使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在洋务运动期间,近代科技和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要点知识定位
时间
|
政治
|
经济
|
思想文化
|
19世纪
中后期
|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洋务企业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
|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
二、跨模块结合点
1.两次鸦片战争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农民阶级站在历史前沿,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思想文化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
2.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
(2)政治领域:1861年总理衙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