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解析:选C。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设计的,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C项;从图中看不出其与经济有关的设计布局,排除A项;皇权至上的观念是在秦朝以后形成的,排除B项;从图中看不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3.(2019·济南二模)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
主要职能
|
名称
|
主要职能
|
郎中令
|
宫中警卫
|
宗正
|
皇室宗族
|
卫尉
|
宫门警卫
|
廷尉
|
司法和首都警卫
|
少府
|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
典客
|
少数民族事务
|
太仆
|
宫廷车马
|
治粟内史
|
国家财政和税收
|
奉常
|
宗教、礼仪和教化
|
|
|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解析:选D。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
4.(2019·滨州二模)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出身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功臣
|
10
|
3
|
0
|
功臣子
|
3
|
5
|
0
|
外戚宗室
|
0
|
3
|
1
|
掾史文吏
|
0
|
8
|
2
|
经学之士
|
0
|
1
|
10
|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丞相任用由以功臣、功臣子为主转变为以掾史文吏、经学之士为主,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这主要反映了儒学政治影响力的增强,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西汉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