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20高考历史复习常规题专项练(三)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21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4/9 9:44:40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即地方分权以制约中央的思想;黄宗羲则提出了比较彻底的主张,认为君是为民而设的,并提出“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不是舶来品、西洋货,而仍然是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儒学传统。但似乎可以说,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这批思想家倒真可以说是具有某种近代意义的“法家”,以至于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与此同时,民国局面的不如人意,促进了另一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引发了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猛烈批判传统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如果说,民国初期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思想界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介绍、疏解和一般地运用方面,那么,由20世纪30年代开始,借鉴西方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实际的需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便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仍打着三代之治旗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与明清之际思想相比,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新文化启蒙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2019·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将女性严密地禁锢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她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另外,中世纪文化传统中弥漫的厌女症思想是对女性的全面贬低和诋毁,意在摧毁女性健全的人格,将她们永远束缚在奴隶和贱民的位置上。

——摘编自杜力《欧洲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

材料二 1789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 1832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英国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