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20高考历史复习常规题专项练(四)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25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4/9 9:46:0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2019·北京高三期中)阅读下列有关华夏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远古到

西周时期

在秦人的历史记忆中,其母系先祖女修、女华出自炎黄世系,秦人为炎黄的姻族。秦人长期活动在西周的西部边疆,因善于养马,西周赐予封邑,收为附庸。①直到西周末,秦人仍然是西部边陲的“游牧部落”

春秋时期

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人由此进入诸侯国之列。此后,秦人一再东迁,势力扩大到关中地区,成为西北地区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然而在整个春秋时期,中原诸国一直将秦人视为夷狄并加以歧视。秦人为此深感自卑。秦国僻陋戎夷,犹惧为诸侯笑

战国时期

战国初期,秦孝公即位后,中原诸夏视秦人为夷狄。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孝公深感耻辱,表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孝公迁都至咸阳,完成了其活动中心由陇右到关中腹地的重大转移。④战国晚期,由于秦国实力不断壮大,取代周室、吞灭群雄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秦国与关东六国逐渐形成紧张对抗的关系。六国人士深感岌岌可危,对秦国充满仇恨和畏惧。但是,秦人身上的“戎狄”标签,在战国晚期已经淡化,甚至消失。秦国发动的兼并战争,在六国人士心目中不是异族入侵,而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战争。秦与六国之间已经不存在夷夏之别,秦人已经完全融入并认同华夏民族

——摘编自彭丰文《从边缘到中心:秦人认同

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12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月底,孙中山又在致蒙古王公电文中说:汉蒙本属同种,人权原自天赋,自宜结合团体,共谋幸福……今全国同胞见及于此,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同年,他发表演说指出,辛亥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何则?满族统治其他各族,“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也不能平等,是以有革命。要之,异族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同族间政治不平等,其结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今者五族一家,于平等地位……同心协力,共策国家之进行,使中国进于世界第一文明大国”。

——摘编自陈其泰《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变》

(1)商鞅变法是秦发展中的大事。若将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补充到材料一表格中,应位于序号( )和序号( )之间,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人活动空间发展变化的特点。概述秦人融入华夏民族的历程及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的民族观,谈谈你的认识。

 

 

2.西方的法治传统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