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C [根据材料“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教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故选C项;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不是在西周,故排除A项;周王对地方的管理是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来实现的,不是直接管理,故排除B项;通过题干可知,土著各邦族要服从诸侯的管制,不能说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崛起,故排除D项。 ]
2.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D [根据材料可知,上计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由材料所述,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故排除A项;上计制度是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故排除B项;上计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直接推动中央权力增强,并不是强化君主权力,故排除C项。]
3.《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 )
A.劳动人民的勤劳 B.商业经营受到时间限制
C.商业政策的宽松 D.城市的繁华景象
B [由材料信息可知,每天中午时分“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闭市,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和场地限制,故B项正确。 ]
4.右图是苏轼
《表忠观碑》拓片(局部)。当代书法家刘正成认为该书法“既出于唐人楷法,又具不拘于唐人楷法的创造精神”。这体现出《表忠观碑》的艺术特点是( )
A.尚法与尚意相结合 B.有意无法直抒胸臆
C.强调意韵突出个性 D.谨守法度强调严谨
A [根据材料可知,刘正成认为《表忠观碑》“既出于唐人楷法,又不拘于唐人楷法的创造精神”,体现了苏轼的书法艺术具有尚法与尚意相结合的特点,故A项正确;《表忠观碑》有唐代法度可循,不是有意无法直抒胸臆,也不是强调意韵突出个性,故B、C两项错误;《表忠观碑》具有“不拘于唐人楷法的创造精神”,并非一味谨守法度强调严谨,故D项错误。]
5.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