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
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
A [由“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可知从公元前5世纪到秦汉时期,铁农具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见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故选A项;“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无法判断铁农具的使用分布情况,故排除B项;“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无法判断当时的社会秩序,故排除C项;“铁农具数量对比”的增长趋势不能说明经济形态一定是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
3.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 )
A.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D [根据材料御史台掌管监察职权,同时,尚书省左右丞又对御史有所监督,即“劾御史举不当者”,由此可知,唐代的监察制度较前代有所完善,故选D项。]
4.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层的壮大
C [话本中的人物是一些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话本也是适合市民审美需求产生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市民阶层的壮大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5.据记载,明初江南,庶民百姓无心向奢;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庶人之妾,而帝后之服”,当时百姓不仅僭越官僚命妇之服,富者甚至嫌弃儒冠长袍不够华丽,服饰之精美贵重远甚于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市民阶层主导社会变革
C.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弱化
D.奢靡之风动摇理学地位
A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前期,江南地区百姓无心向奢。明朝中后期,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风气发生很大的变化,百姓对服饰的追求趋向奢华。这反映出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理学所构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价值观念,因此A项符合题意;市民阶层虽然对当时社会价值、文化观念有很大的影响,但并未主导社会变革,故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故排除C项;奢靡之风并不足以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