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宫锜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这说明,当时( )
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
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
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A [根据材料可知,诸侯因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的典籍销毁了,而这些典籍都是宗法分封制的体现,这说明诸侯有意突破宗法分封制度的限制,进一步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
2.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公元前157年至公元前141年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户数
|
口数
|
成丁男女数
|
耕地总数
|
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
25户
|
105口
|
69口
|
617亩
|
54亩、8亩
|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C [表中每户最多耕地54亩与最少耕地8亩,说明当时该地每户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体现出自耕小农经济盛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精耕细作、租佃制的信息,故排除A、D两项;表中每户最多田亩数为54亩,没有形成田庄经济规模,故排除B项。]
3.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D [根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即文化的发展传播,故D项正确。]
4.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
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D [材料“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分领制……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体现出元朝行省正官之间权力相互分权与制衡,故D项正确。]
5.明清时期,宗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