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世界格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C.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
D.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
解析:选C 据材料“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可知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故选C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范畴,排除A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格局并不稳定,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经济并不繁荣,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既有俄国十月革命,又有经济危机,不能说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排除D项。
2.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美国当时的一位总统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这一“新经济时代”( )
A.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解析:选D 根据材料“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选D项;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排除A、C两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排除B项。
3.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贸组织的建立
解析:选B 联合国的成立表明世界有了一个调节国际纠纷的组织,与题干的“两个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这可以充分在朝鲜半岛的分裂上表现出来,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