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2019·南通三模)孔子是无神论者,《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3.(2019·扬州三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洵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 )
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
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
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
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
4.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5.(2019·潍坊二模)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由本国颁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图是1897年清政府颁发的护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外交开始向近代转变 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外交主权观念的增强 D.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6.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