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反映
B.欧洲在战后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C.欧共体(欧盟)在不断向东扩张
D.苏联对欧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解析:选A。图一反映的是冷战时期德国分裂和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局势;而图二信息中苏联已不复存在,欧洲各国分立的情形异常明晰,这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的欧洲政治格局,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政治格局特征,故选A项。
5.(2019·吉林三模)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解析:选C。“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不能说明世界没有战争,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但不能完全否定修昔底德陷阱,排除B项;“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现状,不能证明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排除D项。
6.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 )
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
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
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苏联援助的目的是出于冷战需要,扩大势力范围,故选C项;根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可知,此举旨在推广苏联模式,与美国争夺霸权,排除A项;此举旨在排挤美国的势力,排除B项;此举客观上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而非主观意志,排除D项。
7. 20世纪末,全世界仍有12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 )
A.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B.世界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国际援助更加注重实效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在20世纪末,世界银行把“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说明其援助更加注重实效,故选C项;题干的主旨在于世界银行的援助方向发生了变化,并非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排除A项;世界银行的宗旨仍然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全球的经济问题,并非政治问题,排除D项。
8.(2019·德州二模)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解析:选B。根据材料“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以得出美元的强势地位,故选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理念上对美国只有好处,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这一变化不会改变经济秩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双挂钩”原则,由材料“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无法判断是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排除D项。
9.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