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日照一模)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 )
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
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
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周公的这种天命观强调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也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故选A项;根据材料“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可知,周公的这种天命观注重天命,而非脱离天命,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治的治国理念,未提及法治,排除B、C项;儒家学说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排除D项。
2.(2019·潍坊一模)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解析:选C。根据材料“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融入华夏文化圈,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故选C项;周王室尚未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B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实现局部统一,排除D项。
3.(2019·洛阳、许昌联考)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 )
A.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
解析:选A。据材料“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可知,战国时期国君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力度,故选A项;材料强调县的设立与县令任免,不能表明商鞅变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并不能说明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排除C项;县之长官由国君任免,并未说明任免对象,不能得出贵族阶层备受冷落,排除D项。
4.(2019·衡阳二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