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9.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79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4/9 10:57:2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内容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3.政策调整

(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考点深化】

1.“一五计划的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2.“一五计划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

(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