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落实】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
①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2.过程
时间
|
航海家
|
支持国家
|
新航路
|
1487年
|
迪亚士
|
葡萄牙
|
开辟了到非洲“好望角”的新航线
|
1497~1498年
|
达·伽马
|
葡萄牙
|
开辟了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
1492年
|
哥伦布
|
西班牙
|
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
1519~1522年
|
麦哲伦
|
西班牙
|
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
3.影响
(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考点深化】
1.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新航路开辟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
(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寻求稀奇珍宝的航海活动。
(3)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但其实质为朝贡贸易体系下的政治行为,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转型。
2.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
革命
史观
|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
全球
史观
|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