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
3.结果:初步胜利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
(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3)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 国民大革命
1.国共合作
(1)背景
(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2.北伐战争
(1)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2)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
(1)原因
(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考点深化】
1.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